情商交通“黑科技”描画未来城市出行蓝图 情商课堂
规划最佳路线、轻松找车位、对驾驶员的行为进行矫正,甚至补全交警警力缺口……此间在杭州召开的“2024·杭州云栖大会”上展示了一批以物联网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聪明交通科技,这些技术正在成为化解城市拥堵难题的法宝。
【城市大脑:救护车一路畅行 车辆出行平均可节约4.6分钟】
一辆救护车在街道上穿行近7公里,一路畅行无阻,没有遇到壹个红灯,数据体系显示,救护车全程被优先通行21次,节省了854秒时刻,这是发生在杭州市萧山区的一幕。
这要归功于“城市大脑”打通了交通和救护急救点的数据体系。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分局副局长孙世祥说,其背后有一套精细方法,精确到秒级的调控确保救护车开到指定路口时,前行车辆已经全部驶离。一旦接到急救电话,城市大脑会实时调配沿线信号灯配时,为救护车规划一条全线畅通的生活线。
“从道路、桥梁、路段、路网到当前的交通状况以及人群的流动走给,都可以通过视频、基站,甚至各种手机信息获取,再通过云计算,用数据大脑建立模型,来帮助城市‘思索’,确定化解拥堵难题的最佳方法。”阿里云首席科学家周靖人说明,在杭州主城区,城市大脑调控了24个路口红绿灯,通行时刻减少15.3%。试点中河—上塘高架22公里道路,出行时刻可平均节省4.6分钟。
【聪明停车体系:大数据优化资源配置 车位不再难找】
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2亿辆,保守估计停车泊位的缺口超过7000万个,平均的泊位空置率却达到了40%。在武汉、深圳、重庆、杭州、盐城、南昌等多个城市得到应用的智能停车体系筹平台,已经令停车难的现状有所改观。
“在应用聪明停车平台之前,壹个泊位的日平均周转率大概只有两三次,然而经过一年左右的运营时刻之后,单个泊位日平均周转率可以达到将近9次,大概进步了2至3倍。每个管理人员从只能管理15至20个车位到管理60个车位。” 银江交通集团副总裁秦俊峰说。
【智能机器人:交警的执勤“伙伴”】
在深圳等城市的街头,交通管理机器人已经能够通过动作指挥车辆行进。深圳市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总工程师、教授级高工关志超表示,机器人通过深度进修完成对十字路口的监测、解析、优化,将交通路口的通行效率提高了30%。
由银江股份研发的交警机器人“大π”集聚了语音识别、人脸识别、车牌识别、指纹识别、自主导航以及智能交互功能,精准量化每壹个路口转给、直行车辆,识别每一辆车的类型,承担执法责任。
“城市快速进步,对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都提出更高的标准。削峰填谷、避免阻塞,高效化解管理和服务中遇到的难题,这些都能通过聪明交通技术达成。”同济大学教授杨晓光说。
(转载)